每一段辉煌壮丽的征程,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变化与发展的深深印记。
改革开放40年来,云溪人开山劈路,踏平崎岖,跨越山水阻隔,终获“纵横成网、交通便捷”的区位优势。
28公里长江岸线环绕西北,京广铁路、武广高铁、蒙华铁路以及随岳高速、杭瑞高速、107国道等交通大动脉均穿境而过;荆岳长江大桥连通湖南湖北,城陵矶松杨湖集装箱港口通江达海;云港路、炼化路、临湖路、长江大道等城市快速路,形成了厂港地一体化的大交通格局。
交通的跨越发展,带动了云溪城乡经济的大蜕变,串联起了城市、乡村的幸福梦、致富梦,让人时时刻刻能够切身感受到云溪交通“大动脉”的跳动。
大跨越:交通网雏形基本形成
建区之初,云溪交通窘迫,偏居于湘、鄂两省交界一隅,北有长江横亘,但无过江桥梁。唯一过境的107国道,路面窄、路况差、通行能力低,区内更无高速公路通过,一度令过境司机叹息。
三十余载,云溪区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契机,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,用勤劳的双手勾勒蓝图,蹄疾步稳、苦干实干,交出了一份交通先行的满意答卷。
通车里程由近到远。截至2017年12月,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33.6公里,公路总里程较改革开放前增长517%,公路密度达到3.72公里/平方公里,是建区之初的8倍。
高速公路从无到有。已建成京港澳、杭瑞、随岳高速3条高速公路,境内高速通车里程达25公里。云溪这个湘北边锤小城至省城长沙,从改革开放前的1天行程缩短为2小时内抵达。
农村公路从窄变宽。大力推进农村公路改造、村组公路建设485公里,是建区之初的9.7倍。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水泥路,绝大部分组通水泥路,各镇(街道、中心)全部通了二级公路。
运输功能从少到多。全区拥有营运车辆2306台,客运线路21条,市际公交线路3条,城区循环面的147辆,建成客运招呼站49个,区内循环公交线路即将开通,道路综合运输体系不断完善,综合服务能力明显增强。
这一组组数字背后,承载着云溪交通建设沉甸甸的收获,既体现了云溪交通辉煌的发展成就,也饱含着云溪人民艰难的探索和执着的追求。
百尺竿头,更进一步。为打造“内联外通、安全便捷”的厂港地一体化交通运输网络,近几年,云溪区委、区政府又先后筹措资金15亿元,拉通交通网络骨架,新建炼化路、物流园路网道路26公里,实施路陆路、临湖公路互通工程、道云路、长炼技校至北干道、金桥路、官山至太平桥升级改造28公里,全区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54公里;欣港东路、云溪汽车站等重点工程强力推进,城、乡、厂、港、园互联互通、顺畅衔接的交通格局加快形成。
大发展:重点工程着力改善民生
现如今,云溪已成为湖南省的北大门和湘、鄂、赣三省通衢要津,处于京广经济走廊与长江经济走廊的物流中心,是长株潭城市群和物流城市圈两型社会的枢纽,具有连南接北、承东启西、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。京珠高速、随岳高速、杭瑞高速、107国道,S301、S201以及京广铁路、武广高铁多元交会于此,荆岳长江大桥连通湘鄂,28公里长江黄金水道环绕西北,区内城陵矶港是湖南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。
该区积极谋划民生交通。修建京广铁路跨线桥——云溪大桥,成为了厂地的“连心桥”,让厂地真正步入融合发展轨道;2011年12月,随岳高速公路建成通车,这条连接湘鄂两省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,结束了湘鄂两省人民隔江相望的历史,也结束了云溪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;配套岳阳地区1000万吨大炼化项目,投资3.4亿元建成了炼化一体化公路,投资8000万元建设107国道和云港路互通工程,从根本上打通巴陵石化、长岭炼化进出通道的交通瓶颈;4.6公里长的进港路、6.9公里长的云港路全线通车,实现了城陵矶国际集装箱港口码头与市区、京珠、107国道的连通。
该区抢抓国家实施农村公路建设的机遇,积极跑项目、争资金,大力实施民生项目工程。围绕“修好农村路,服务城镇化,让农民兄弟走上硬化公路”目标,积极向上争资立项,大力推进县乡公路改造、村组公路建设485公里,实施道路安全保障工程189公里,危桥改造44座,群众出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。一条条平坦畅通的农村公路激活了农民的思想,也让农村的生产、生活方式更加文明。对此有切身感受的陆城镇丁山村的群众说,过去路不好,下雨下雪出不了村,只能待在家里休闲、打麻将。现在路好了,跑运输挣钱的越来越多,家家户户买起了电动车、小汽车,生活越过越好……
四通八达的城乡道路网为群众架起了嵌金铺银的“致富路”,该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从建区之初不足1000元至2017年底增长到17950元。
“十三五”期间,云溪区将全力打好“交通建设大会战”,规划建设42个重点交通项目,着力建设经济发展路、进出通道路,主动融入市中心城区规划,形成覆盖广泛、区内交通与区外交通衔接顺畅的交通路网,构建联城联港联厂立体交通体系。
大谋略:物流产业势如破竹
作为湖南的工业重镇、岳阳市的工业区,省委、省政府着力培育的千亿园区,云溪境内有巴陵石化、长岭炼化、华能岳阳电厂、泰格林纸集团等四大中央直属企业,是重要的化工物资集散中转站,区内工业生产物流货物量每年达1亿吨。依托大产业、大交通、大港口的优势,云溪区把发展的目光聚焦到现代物流业上。
该区科学编制了《云溪区物流产业发展规划》,成立了专门的工作机构,引进专业人才,规划建设道仁矶综合物流园、云溪化工物流园等物流园区。各大物流企业看中云溪的区位优势,选择在此驻点扩张。截至2018年8月底,共引进济海、金达、泓源等7个物流项目,总投资达50多亿元。
该区加快码头站场、仓储罐区、原料管道等物流设施建设,构建起大进大出、衔接紧密、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。发挥滨江临港优势,整合长江岸线资源,推动道仁矶港区综合物流园建设,打造大型码头群,发展粮油、建材等大宗商品运输。依托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区,整合危货运输市场资源,加快云溪化工物流园建设,发展危化品城市配送服务。该区始终坚持“安全大于天”的发展理念,大力抓好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工作,在全省率先建成道路危险化学品运输监管中心,利用3G视频北斗终端系统对车辆驾驶室、路面情况、违规超速、非法装卸货物、疲劳驾驶等情况实行24小时监控,危化品进出安全有序,物流产业发展如火如荼。
从行路难到交通大枢纽。走过34年,云溪区交通运输事业迎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最好时期。目前,该区的物流企业已达35家,带动就业超过7000人,已形成了集铁路、公路、港口于一体的多式联运态势,物流业产值在全区GDP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,成为该区增长最快的一大支柱产业。
一路通,百业兴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云溪区安全、便捷、高效、绿色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在形成,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。